楊位醒提供 (只供參考)
1/11/2024
1)每100克土豆含鉀高達347毫克,是20多種經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含鉀最多的,能幫助調節酸堿平衡,控制血壓。再加上土豆中富含的纖維素有助於周圍血管的舒張,很適合高血壓人群食用。
2)搓耳朵的方法。搓摩耳朵除了可加強臟腑的功能之外,還可預防聽力的減退及耳鳴。雙手拇指及食指彎曲後,由上至下搓耳,至耳朵紅熱為宜。搓耳時可冥想自己正在進行全身按摩,不知不覺中身體就會有溫熱的感覺。
2/11/2024
1)日常飲食選擇多元烹飪方式。多採用蒸、煮、燜、燉、焯、燙、汆等方法,減少油煙的同時,短時、低溫烹調對食材營養成分的破壞更少。
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添加糖的每日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而一瓶500毫升的甜飲料可能就有50克左右的添加糖(蔗糖、果葡糖漿等)。建議少喝或不喝甜飲料。
3/11/2024
1)枸杞能補肝腎、明目,對人體有滋養作用。將山楂和枸杞搭配在一起泡水喝,一個幫助加快血液迴圈清除血管中的垃圾,疏通血管,另一個補充日常消耗的能量,一清一補,是不錯的搭配。
2)麵條、饅頭、大米粥、燕麥粥、雜豆粥、紅薯等穀薯類食物是早餐能量的主要來源。儘量不選油條油餅、蛋糕餅乾等,以免攝入過多油、鹽、糖。
4/11/2024
1)芋頭所含的澱粉顆粒,溶解、吸收速度比較慢,所以芋頭是一種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對於餐後有高血糖風險或者是餐後血糖控制不達標的人群,芋頭可以作為替代主食的輔助食品。
2)蘋果蒸著吃,所含的果膠在加熱過後,有收斂、止瀉的功效,並且更易消化,即使胃不好的人也可以吃。
5/11/2024
1)蛋白質是身體重要的營養素,可以幫助我們抵禦疾病,提高免疫力。在冬季,我們應該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如多吃一些雞肉、牛肉、豆類等食物。
2)堅果食用方便且充饑,可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鋅等營養素,也是護築機體免疫力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核桃、開心果、花生、大杏仁等。
6/11/2024
1)主食攝入不足,神經遞質易發生紊亂,出現神經系統功能方面的問題,如情緒沮喪、思維能力下降、失眠、抑鬱等。長期缺乏,可能出現耐力差、工作效率降低、精力不充沛、酮症酸中毒等症狀,甚至縮短壽命。
2)紅豆、芸豆、綠豆、豌豆等雜豆蛋白質含量約20%,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以起到蛋白質互補作用。雜豆中B族維生素含量也較高,同時富含鈣、鉀、鎂等礦物質。
7/11/2024
1)營養學建議胃潰瘍、腸炎、痔瘡急性發作期應以溫和飲食為主,不易食用刺激性食物包括辣椒、胡椒、咖啡等,以免加重病情。2)從中醫角度來看,冬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的功效。
8/11/2024
1)燕麥含有豐富的褪黑素前體——色氨酸,以及大量膳食纖維,可以幫助穩定血糖水準,避免因血糖波動引起的夜間醒來,從而起到安神助眠作用。
2)獼猴桃能增加血清素生成量,有助於調節睡眠週期。此外,獼猴桃含有具有抗炎功能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和類胡蘿蔔素,可提升免疫系統功能、使情緒穩定。
9/11/2024
1)冬季氣候乾燥,人們容易火氣大,情緒也易激動。適當喝點白蘿蔔汁可以清理內火,不讓情緒產生太多波動。白蘿蔔能下氣、消食、除疾潤肺、解毒生津。
2)藕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行瘀;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補腦。冬天吃,不僅能清熱潤燥,還能“上下通氣”,是順氣佳品。蓮藕生吃可榨汁與鮮梨汁、甘蔗汁等混合飲用;熟吃可做成鮮藕燉排骨。
10/11/2024
1)日本京都府立大學研究顯示,“閉眼單腿站立”能測試出反應肌力與平衡的功能,有助於判斷人體老化程度,無論性別、年紀,閉眼單腿站立時間>9秒的人,身體可能更年輕。
2)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八段錦和現代所流行的瑜伽,是冬季推薦的運動養生方式,動作柔和,也能很好地梳理筋骨。
11/11/2024
1)香菇是我國著名的藥用菌,素有“山珍”之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香菇多糖、硒、生物鹼等,歷代醫藥學家對香菇的藥性及功用均有著述。香菇性味甘、平,入肝、胃經,有扶正補虛、健脾開胃、解毒抗癌的功效,是特別適合冬季進補的應季食材。
2)西洋菜,也稱水田芥、豆瓣菜,在我國南方地區比較常見,從初冬到春末品質最佳。它還被評為“最健康蔬果”,維生素A含量是胡蘿蔔的10倍,能潤肺止咳、提高免疫力。
12/11/2024
1)建議每天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多吃粗糧。全穀物、燕麥、豆類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減少血液所吸收的膽固醇數量。
2)堅果脂肪含量較高,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用量,以免攝入過多,導致能量過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平均每週攝入堅果50—70g(平均每天10g左右)。
13/11/2024
1)冬季飲食建議適當選擇溫和的涼性食物,起到防燥作用,如蘿蔔、冬瓜、白菜、綠豆、雪梨、百合、馬蹄等;適當吃點涼菜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拍黃瓜、涼拌木耳等,既爽口又增加食欲。
2)綠葉菜富含維生素K,葉酸、維生素B2和維生素C也不少,鉀、鎂、鈣、類黃酮、葉黃素、胡蘿蔔素、葉綠素、硝酸鹽、膳食纖維各類營養素含量都很高,尤其女性應多吃。
14/11/2024
1)研究發現:高纖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如全穀物、豆類和水果,不僅可以提供必需的能量和營養素,還能幫助改善長期的血糖管理,並對心血管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2)西洋菜富含鈣、磷、鐵、多種氨基酸以及維生素等,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衰老、免疫調節等功效。
15/11/2024
1)山藥可益肺氣、養肺陰,幫助治療肺虛、痰嗽、久咳等症狀。冬季乾燥、寒冷,容易喉嚨乾燥甚至疼痛,對肺部和喉嚨的傷害比較大。山藥含有皂甙和黏液質,能起到潤滑、滋潤的作用。
2)甘蔗味甘性寒,是很好的“瀉火”食品,有清熱潤燥的作用。甘蔗清涼爽口,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和對人體新陳代謝有益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幫助澆滅冬季人體內的燥火。
16/11/2024
1)做菜時儘量保持食品的天然味道,控制使用鹹味和鮮味調料。但更重要的是少喝甜飲料,少吃甜食,魚肉海鮮的總量適度,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和雜糧薯類,多喝水,多運動,不發胖。
2)靠牆站,減肥助消化。吃完飯坐著躺著,不但影響消化,還會長出小肚腩。飯後靠牆站會兒,有助於消化,還能減肥。剛開始可以站5分鐘,慢慢延長時間10~15分鐘。站立時注意穿平底鞋。
17/11/2024
1)生薑含有姜烯、姜醇、薑酚等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性,還能抑制炎性因數生成,促進抗炎因數合成。
2)肉桂含肉桂醛及其衍生物是抗炎活性成分。提醒:攝入量不是越多越好,一天最好不超4克。
18/11/2024
1)澱粉豆類屬於低GI食材,血糖高的人適宜經常吃。比如綠豆、紅小豆、小扁豆、鷹嘴豆、芸豆(腰豆)、幹豌豆、幹豇豆等。
2)鈣鎂元素有利於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多吃綠葉蔬菜、豆腐和乳製品有利於攝取充足的鈣和鎂。對於睡眠不好的人,補足它們有利於改善睡眠品質。
19/11/2024
1)雞精中含有核苷酸作為助鮮劑,而核苷酸經過消化系統後會產生尿酸,所以痛風的人要注意少吃或不吃雞精。
2)紅棗枸杞豆漿補氣血。做法:將50克黃豆洗淨浸泡6~10小時,取15克紅棗、10克枸杞洗淨,一併加入豆漿機,再加入適量清水打成漿後即可。功效:此款豆漿有益氣、養血、補腎的功效,適合氣血不足者。
20/11/2024
1)用橘皮製成的陳皮有理氣化痰的功效;橘絡有化痰通絡的功效;橘核有祛痰散結的功效,因此比較適合氣滯明顯的人群食用,如乳腺增生、乳腺結節和甲狀腺結節患者。
2)《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多吃植物性蛋白質能延長健康壽命。中年時吃較多植物性蛋白質的人,晚年健康長壽的可能性更高。
21/11/2024
1)冬季乾燥多飲水,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此時機體已開始缺水。推薦飲溫開水、各種茶水、陳皮水、檸檬水或稀釋的鮮果榨汁。2)冬季常吃補肺益肺的食物,能幫助機體預防感冒。銀耳、蓮藕、百合、梨、枇杷、甲魚、鴨肉、蜂蜜、大棗等都是益肺的食物,也可在中醫醫師的指導下,將黃芪、麥冬、人參、蟲草等補肺益氣的中藥材製作為藥膳,服用以增強體質。
22/11/2024
1)平時容易上火的人,提防冬季的燥邪,要注意滋陰,可以吃點玉竹、銀耳、百合、石斛等比較清潤的食物,少吃麻辣火鍋、烤肉等辛辣助熱之品。
2)傳統醫學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人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從西醫角度說,陽光能幫助合成5-羥色胺,有利於克服抑鬱。
23/11/2024
1)桂圓紅棗陳皮茶。功效:溫陽健脾,理氣養血。用法:桂圓肉3粒,紅棗掰開2顆,陳皮約4克,放入保溫杯或養生壺中煮水喝。適合平時怕冷、脾胃虛弱的陽虛體質人群。2)老年癡呆症防治措施:多吃魚類、蛋類、瘦肉等富含營養的食物;避免過度喝酒、抽煙;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勤動腦並多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如有健忘現象應及時就診。
24/11/2024
1)多項研究表明,擁有興趣愛好的成年人情緒穩定、不易焦慮,有助於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對胃腸進行良好調節。可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比如園藝、烹飪、藝術、音樂、運動等。2)每天吃點豆製品,大豆中的異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清除體內自由基,維護心血管健康和血糖穩定,尤其在心臟脆弱的冬季。
25/11/2024
1)邊吃飯邊刷手機傷脾胃。吃飯時脾胃需要消化食物,如果盯著視頻看,氣血就需要濡養眼睛,脾胃所需的氣血就會不足,可能引起消化不良、頭腦昏沉。
2)白蘿蔔+梨,可潤肺、清熱、化痰。梨有潤肺涼心、消痰去火的功效,跟白蘿蔔一起榨汁喝,不僅能掩蓋白蘿蔔的辛辣味,還可以讓食療功效加倍。冬季脾胃不好的人,如果不能喝太涼的果汁,還可以將二者一起煮水喝。
26/11/2024
1)冬筍富含多種蛋白質和氨基酸,搭配肉類烹飪,還可以清熱解膩。冬筍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經常吃能促進腸道蠕動、消除積食,降低胃腸道對脂肪的吸收和積蓄。
2)香菇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還能促進體內鈣的吸收,經常食用香菇對於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效果。香菇適合各類人群,尤其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益,所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人體排出多餘的膽固醇。
27/11/2024
1)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麻辣火鍋、燒烤等,很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起反流,長期食用易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2)少吃一點,肝臟更年輕。2024年發表在《細胞·代謝》上的研究顯示,適當餓一餓,可有效預防脂肪肝和肝硬化,並阻止向肝癌發展。
28/11/2024
1)近日,我國一項涉及近2000人的最新研究顯示:吃飯速度快,或增加脂肪肝風險,每週快速進食≥2次,與脂肪肝風險增加81%相關。建議大家細嚼慢嚥。
2)痛風病人少吃高嘌呤食物,包括沙丁魚、鯖魚、鯡魚、鰱魚、小魚幹、牡蠣、蛤蜊等海鮮,牛肝、牛腎、豬肝、豬小腸、豬腦、雞肝等動物內臟,以及雞湯、排骨湯等各種肉湯。
29/11/2024
1)粥皮又叫“米油”“粥油”,經常出現在大米粥和小米粥的表面。粥皮的主要成分就是糊精,粥皮容易消化吸收且對胃腸刺激小,尤其適合消化吸收能力弱的人。
2)吃飯時多咀嚼,可以使記憶中樞——海馬體的血流量增加。之前日本也有研究發現,咀嚼不足有損大腦記憶功能。用一定的節奏咀嚼,還可以促進血清素的分泌,這種激素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愉悅。
30/11/2024
1)全穀物如燕麥、糙米、全麥麵包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食欲,同時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2)黃芪是“補氣之長”,有補氣固表、生津養血等功效,搭配蘋果,很適合經常熬夜、脾胃虛、臉色暗黃的人飲用,越喝臉色越紅潤。做法:蘋果半個洗淨切片,倒入養生壺中,再放入3個紅棗、3克黃芪、10個枸杞,一起煮水喝。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