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位醒提供 (只供參考)
1/5/2025
1)不同水果含糖量存在差異,建議適當多吃番茄、蘋果、獼猴桃、藍莓、草莓等含糖量較低的水果;而榴槤、芒果、荔枝、香蕉等含糖量高的水果,則需控制食用量。
2)軟爛的食物可降低老年人胃腸道的負擔。蔬菜可切小段後焯水,口感會更軟爛。肉類可先用檸檬汁或鳳梨汁醃制,再燉至酥爛。全穀物可熬成粥,或磨粉蒸成饅頭等,便於咀嚼消化。堅果可用破壁機攪打成粉,同水果、優酪乳等一起做成奶昔。
2/5/2025
1)推薦大家多吃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白扁豆、冬瓜等。這裡給大家分享一款簡單易做的食療方——陳皮茯苓山藥粥。取陳皮5克,茯苓15克,山藥30克,粳米100克。
2)蠶豆豆腐湯、蠶豆雞蛋湯等,將蠶豆與其他食材搭配煮湯,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尤其適合夏季消暑。
3/5/2025
1)核桃所含脂肪成分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具有調節血脂、維護血管彈性等作用,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同時,核桃仁磷脂對腦組織非常有益,有“天然腦黃金”之稱。
2)水果汁弊端多,若要榨出一杯口感良好的果汁,往往需要使用大量水果,這會使人在不知不覺間攝入遠超正常量的果糖。此外,榨汁過程會導致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大量流失,營養價值大打折扣,因此並不推薦通過榨汁的方式食用水果。
4/5/2025
1)中醫認為,枇杷果性涼,味甘、酸,入脾、肺、肝經,具有清肺潤肺、生津止渴、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等功效。枇杷入膳可用於食欲不振,或氣失和降幹嘔不欲食、陰虛肺燥咳嗽、咽幹口渴等。
2)站樁可讓肌肉和肌腱保持一定的張力,加強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壯筋骨、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延年益壽的目的。中老年人不妨多練練。
5/5/2025
1)核桃所含脂肪成分中,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具有調節血脂、維護血管彈性等作用,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同時,核桃仁磷脂對腦組織非常有益,有“天然腦黃金”之稱。
2)花式控鹽,巧妙提鮮。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宜超過5克,對預防腦血管疾病等至關重要。在控鹽的基礎上,可用洋蔥、薑、蒜、辣椒、花椒等調料幫忙增味。
6/5/2025
1)立夏時節,天氣變熱,雨水增多,悶熱氣候會讓人胃口不佳,因此飲食適合吃得清淡一些,菌湯素面、白扁豆粥都有助於把昏昏沉沉的胃喚醒。
2)含較多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比如蛋黃派、珍珠奶茶、炸薯條、薯片、糕點、霜淇淋、餅乾等,同樣會促進體內炎症的發生和發展。
7/5/2025
1)花生自古就有“長壽果”的美譽,也是營養專家眼中性價比最高的堅果之一。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抗氧化劑》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吃一把烤花生,或可作為延緩衰老的新選擇。
2)日常飲食適量補充鎂元素,有助於神經系統穩定和肌肉放鬆,如堅果、深綠色蔬菜的鎂元素含量都不錯。
8/5/2025
1)調息靜坐是調節身心的重要養生方法,其形式多樣,可以在安靜、通風的地方選擇平坐或單盤、雙盤等方式進行靜坐。在靜坐期間,應注重調節呼吸,使其緩慢深長,有助於保持心境平靜。
2)睡前保持饑餓感,胃腸會越來越好。特別是晚上10點後處於脾胃休息的時間,吃太多反而不利於胃黏膜的修復。建議晚餐吃個六七分飽。
9/5/2025
1)由於夏天太陽升得早,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又相對較低,晚睡早起可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晚睡”不等於熬夜,建議不要晚於23點。
2)夏季的飲食調養既要注意消暑,又必須顧護人體陽氣,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脾助運的食品,如西瓜、黃瓜、冬瓜、玉米、綠豆、小麥、豌豆等;適當吃些苦味、酸味和鹹味的食物。
10/5/2025
1)減重人群不僅要吃早餐,還要適當提高蛋白質的占比,可使餐後代謝更活躍,減少肌肉流失。主食可換成南瓜、水果玉米等高膳食纖維的根莖類蔬菜或黑麥麵包等粗糧,飽腹感強,有助控制整體熱量。同時,需控制進餐速度,比如增加咀嚼次數、增加餐間停頓次數,或減小每一口食物的體積。
2)濕氣重的人大都因為飲食油膩、缺乏運動,常感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運動可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要選在比較涼快的早晚,避免汗液流失過多造成津液虧耗。
11/5/2025
1)近期,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學者發表在《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跳繩是一種低成本、高效、能顯著改善心肺健康的運動,尤其適合有慢性病風險的年輕人。
2)夏天防曬,不少人只注重皮膚,卻忽略了眼睛這個容易老化的器官。外出佩戴太陽鏡,除了能阻擋刺眼的陽光,還有助預防多種眼病。
12/5/2025
1)由於夏天太陽升得早,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又相對較低,晚睡早起可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晚睡”不等於熬夜,建議不要晚於23點。
2)夏季中暑或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時,通常會用到中成藥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主要由藿香、半夏、陳皮、茯苓、蘇梗、厚朴、白芷、生薑、大棗、大腹皮、白術組成,這些藥材都屬於辛溫性質,沒有寒涼藥。
13/5/2025
1)番茄富含番茄紅素和有機酸,可刺激胃液分泌,緩解夏季食欲不振。《本草綱目》記載其“生津止渴”。推薦製作番茄炒蛋、番茄湯或涼拌番茄沙拉。
2)中醫認為山楂能“消食化積”,可泡制山楂茶或製作冰糖葫蘆,緩解夏季腹脹。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黃酮類物質有助於調節血脂。
14/5/2025
1)夏季吃薑,一方面可溫中驅寒,改善體內的虛寒狀態;另一方面也能幫助體表陽氣的生髮與舒展,符合《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宗旨。建議喝薑棗茶。
2)適合曬背的人群:濕氣重、陽虛體質(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無精打采)、抵抗力較弱的人群,適當曬背對身體有一定好處。
15/5/2025
1)水煮菜不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只吃水煮菜、不吃肉蛋奶,也沒有水果等食物攝入,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健康減肥,不僅要控制熱量攝入,還要確保攝入多樣化的食物,包括肉蛋奶,確保足夠的營養。
2)專家表示,富含膳食纖維、加工程度低、營養密度高的主食,如穀薯類、雜豆類、水果,都可稱為“優質碳水”。
16/5/2025
1)專家建議,維護血管健康、保持血管彈性,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每天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多吃粗糧,全穀物、豆類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
2)心態要放鬆。長期高壓力、經常情緒化的人是動脈硬化的高危人群。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長期精神緊張。
17/5/2025
1)一項發表在瑞士《營養素》雜誌的綜述顯示,適當吃蘋果可降低多種慢病風險。波蘭羅茲醫科大學營養與流行病學系研究人員綜合多項研究發現,蘋果含多種植物化學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2)精米白麵中膳食纖維含量非常低,比如100克熟米飯中不足1克,所以要優選粗糧雜糧、薯類等營養密度高的主食,比如雜糧飯、玉米、紅薯、土豆等,且飽腹感強,要避免高糖飲料、甜品。
18/5/2025
1)陽虛體質要注意,夜間寒氣重,少吃生冷食物。脾胃就像小太陽,晚上吃冰等於往火堆潑冷水,會加重陽虛症狀。
2)飲食不節制或不清潔是引起脾胃病的重要因素,平時要多選擇甘味食物顧護脾胃,比如山藥、小米、薏米、芡實、蓮子等。
19/5/2025
1)建議用35℃左右的溫水洗臉,有利於保持皮膚水分,避免過度使用去角質產品,以免破壞皮膚屏障。洗完臉要趁皮膚沒幹的時候,塗抹保濕霜,才能鎖住皮膚裡的水分。
2)常熬夜睡不好會導致體內的皮質醇含量升高,這種應激激素會損傷皮膚。人睡覺時皮膚會得到再生,若長期睡眠不充足,就會錯過這一恢復過程。
20/5/2025
1)蓮藕百合炒木耳。材料:蓮藕1節、百合50g、黑木耳10g、胡蘿蔔半根。做法:食材焯水後翻炒,加鹽、芝麻油調味。作用:滋陰安神,緩解夏季失眠。
2)黃瓜性甘,涼;歸脾、胃、大腸經。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潤膚減肥。主治:咽喉腫痛、水腫肥胖、皮膚曬傷。食療方:黃瓜木耳拌醋:黃瓜切片+黑木耳20g,加陳醋涼拌,降脂通便。
21/5/2025
1)薏米又名薏仁,脾胃虛寒的人(多表現為畏寒肢冷、腹痛腹瀉、舌苔白膩、吃點涼的就不舒服)要用熟薏米;脾胃濕熱的人(頭面部易出油、口苦口臭、小便發黃、大便黏臭、舌苔黃膩)用生薏米。
2)中醫不提倡大汗淋漓,認為會損傷人體津液,應以微微出汗為佳。若天氣炎熱,需避免過量運動,期間注意補充水分,慢跑、健走、騎車等都有助活化氣血,促進水液代謝。泡腳時也不宜出大汗,微微出汗即可。
22/5/2025
1)很多人覺得飯前喝水可以“潤潤胃”,但這樣反而會稀釋胃液,影響食物消化。胃不好的人,本身消化功能就弱,長期如此,更易引起胃脹、消化不良等問題。建議飯前半小時內不要喝太多水,給身體留出消化液分泌的時間。
2)胃腸道是能表達情緒的器官,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的情緒中,會引起神經調節紊亂,削弱胃黏膜保護屏障功能,造成胃功能受損,導致慢性胃病。吃飯時不要帶著“氣”,也不要帶著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進食,會影響胃功能。
23/5/2025
1)中醫認為,“思傷脾”,長期存在思慮、憂鬱、焦慮、緊張等情緒,就會引起脾胃氣機失調,導致脾胃病。
2)日常生活避免精神緊張以及情緒波動,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不要過度勞累,保持每天7~9小時的睡眠。如果夜間睡眠不足,建議午飯後打個盹,養心又護胃。
24/5/2025
1)減肥期間少食多餐,巧用零食。正餐每頓只吃七分飽即可,中間餓了可以用低脂小零食“墊補”,比如低脂奶或無糖優酪乳、一點點堅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3)》中推薦每日不超過25~35克)、黃瓜、番茄等。)從吃飯開始,經過20分鐘後,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吃得越快,越容易吃得過多。建議專心進食,細嚼慢嚥。早飯一般不少於15分鐘,午飯和晚飯的進餐時間不少於30分鐘。
25/5/2025
1)適當吃一些桑葚能為我們帶來飽腹感,並能促進胃腸蠕動,對腸道健康有益。桑葚的熱量只有57千卡/100克,和藍莓、蘋果不相上下,對有控制體重需求的人來說很友好。2)日常飲食建議:每週至少攝入5種以上深色蔬菜,如綠葉菜(菠菜、油菜)、紅黃色菜(胡蘿蔔、彩椒)、紫色菜(紫甘藍、紫洋蔥)及菌藻類(香菇、海帶)。
26/5/2025
1)在感受風寒而出現鼻塞、流清涕、肢體酸痛等感冒症狀時,生薑可以派上用場。姜蘇茶材料:生薑、紫蘇葉各3克(1人份)。做法:生薑切細絲,蘇葉洗淨,放入杯內,以開水沖泡10分鐘,趁熱飲用。用砂鍋煎煮,效果更佳。
2)科學家們發現,紅肉發紅的原因是“肌紅蛋白”,其含有二價鐵離子,所以呈紅色。整體來看:牛、羊、驢、豬、兔等哺乳動物的肉是紅肉。雞、鴨、鵪鶉、魚、蝦、貝類等禽肉和海鮮水產的肉是白肉。
27/5/2025
1)研究發現,長期食用高糖食物人群,體內炎症標誌物水準明顯高於保持健康飲食習慣者。除了高糖,加工食品中的鹽分、反式脂肪酸和食品添加劑,也都有可能誘發炎症。所以,日常生活中,多選擇天然食物,儘量少吃或不吃深加工食品。
2)建議每天蔬菜的攝入量達到500克,其中深色蔬菜要占到一半以上,水果每天吃200-350克,藍莓、草莓、櫻桃、樹莓、蔓越莓等漿果類血糖生成指數低,抗氧化能力強,可以優先選擇。
28/5/2025
1)近日,全球心血管風險聯盟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研究提示,心血管疾病是導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50%可歸因於五大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症、體重異常、糖尿病和吸煙。如果50歲時不存在這5項危險因素,預期壽命將延長超過10年。
2)觀察研究發現,高銷量外賣的脂肪含量普遍超標,單份外賣含油量平均達45克,超出日推薦量50%。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於奶油類、煎炸類、烘烤類和即溶類食品中)會促進“壞膽固醇”沉積,誘發動脈硬化。29/5/2025
1)天津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總結出一套可降低心血管代謝風險的本土飲食模式,每天攝入350~55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200~300克穀物、90~150克肉類、300~500克乳製品、10~20克堅果,食用油控制在15~25克,鹽少於5克。
2)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控制體重,增強代謝能力。同時,每週安排2次輕中度力量訓練,如俯臥撐、深蹲等,有助增加肌肉量,控制體重。
30/5/2025
1)中醫認為,夏季陽氣浮於體表,適當出汗有助於把體內熱氣蒸騰出來,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適當出汗不僅讓人感覺舒服,還是“天然補藥”,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身體抗病毒、抗菌能力。
2)夏季炎熱,宜清淡飲食,食用辛辣刺激、肥甘甜膩的食物,更容易大量出汗,損傷脾胃。建議合理膳食,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多吃果蔬,適當喝一點酸味飲料。
31/5/2025
1)中醫認為,夏季陽氣浮於體表,適當出汗有助於把體內熱氣蒸騰出來,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適當出汗不僅讓人感覺舒服,還是“天然補藥”,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身體抗病毒、抗菌能力。
2)夏季炎熱,宜清淡飲食,食用辛辣刺激、肥甘甜膩的食物,更容易大量出汗,損傷脾胃。建議合理膳食,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多吃果蔬,適當喝一點酸味飲料。
LEAVE A REPLY